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
A. 酝酿(niàng) 贮蓄(chǔ) 静谧(mì) 咄咄逼人(duō)
B. 烂漫(làn) 徘徊(huái) 荫蔽(yīn) 花团锦簇(jǐng)
C. 倜傥(tǎng) 热忱(chén) 蜷伏(quán) 参差不齐(cēn)
D. 羞怯(qiè) 缥缈(miǎo) 蓬勃(péng) 随声附和(hé)
A. 我市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提高人们对传统产业的认同与保护意识。
B. 通过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自主研发,我国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了很大提高。
C. 该建筑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案太过复杂,具体详情以后我再告诉你。
D. 今天小张又在会议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A.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代表作有话剧《茶馆》,小说《骆
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B.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尚书》
合称为“四书”。
C. 人们交流时常用谦辞和敬辞,如“鄙人”“寒舍”属于谦辞,“惠
顾”“令尊”属于敬辞。
D. 《狼》选自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是被称为“聊斋先生”的清代文学家蒲松龄。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4. 名句默写。
(1)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利用地点的转换来写行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抒写戍边战士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狼》一文中,通过议论点明文章的主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禁 gù( ) 怅( )然 yuān( )枉
(2) 找出语段中的一个错别字并改正。“ ”改为“ ”
(3) 从括号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4) 文中画横线词语“神采奕奕”的意思是: 。
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A.①②⑧⑨ B.①②④⑧ C.⑥⑦⑨⑩ D.③④⑤⑦ | 目录 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②《狗•猫•鼠》 ③《父亲的病》 ④《阿长与<山海经>》 ⑤《琐记》 ⑥《二十四孝图》 ⑦《藤野先生》 ⑧《五猖会》 ⑨《范爱农》 ⑩《无常》 |
五、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7. 综合性学习。近日,七( 2)班开展了“动物,我们的朋友”系列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 为了增强同学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学校宣传部要在校园里悬挂一些条幅,请你帮忙写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个字)
(2) 在“了解动物,关爱生命”的读书活动中,小明搜集到下面两则材料,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目前全球共有17291种已知物种有灭绝危险,其中包括鲜为人知的植物、昆虫、鸟类和哺乳动物。这仅仅是冰山一角,许多物种甚至在发现前就已经消失。人类的活动使物种灭绝正在以比自然淘汰高达1000倍的速度进行,而人类也正面临着生存基础日益缺失的危险。
材料二:目前,世界上仍有37%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处于人类直接消费需要的威胁之中。象牙、犀牛角、熊胆、虎皮骨、藏羚羊等等,无一不是人类待价而沽的商品。全世界每年野生动物黑市交易额高达上百亿美元,仅次于军火、毒品的走私交易数额。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甲]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目似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啮其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信不诬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4) 甲、乙两文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两文的写作目的分别是什么?
七、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15分)
9.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一)
①爱上这片草木,才有了这处家。于是,闲暇时光,就在通透的玻璃阳台上,一卷闲书,一杯清茶,看窗外花木复苏,随四季变幻,心境也随之起伏。
②阳台正对着的是六七棵晚樱,花期在三四月间。突然,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拉开窗帘的刹那,一树晚樱你推我搡,嚷嚷着撞入你的眼帘。粉红色的花朵层层叠叠,在仲春的艳阳里欢笑着。可到了谢花期,就是日日的忐忑了。若是哪一夜风起,心中就惶惶然,必是夜半无寐。终有一天,窗外雨疏风急,树叶簌簌作响,心中就不由得失落、伤怀,就担心它们,怎禁得住这样的风雨,必是落英缤纷了……却只见那粉嫩的花瓣,一群群,伴着一阵阵的风,旋舞着,飞扬着……再看看,嫩绿的草坪做底,或密或疏的浓粉、淡粉为缀,缀得满满的,好大的一片,锦缎一般。是了,这些精灵们,即便是离开,也要绽放最后的惊艳……豁然省悟:命运的法则就是循环不已。面对生活和命运的安排,无论得失,都要快乐地接纳,哪怕是转瞬即逝……
③等到晚樱谢落,窗外就是满目苍翠了。特别是靠东的窗外,那一丛茂密的竹林,开始了迎风摇曳。经年的老竹主干粗壮,且光滑,泛着淡淡的黄。新生的竹也不细弱,嫩生生的青绿,还带着一层若有若无的白霜。而竹叶则一律是深青色,比枝干还深浓些,三五成丛。风过,就有窸窸窣窣的低语,柔和而安详。我喜欢在月将满之时的深夜,关掉灯光,倚在妆台,面朝东窗,那银晖下的竹影摇摇,映在窗扇上,宛若水墨画一般,就忆起那一首“风来笑有声,雨过净如洗。有时明月来,弄影高窗里”。我虽不拥有豪宅广厦的高窗,却近揽这一怀明月与竹影。天地万物的高贵在于安宁专一、心无旁骛,能致此境,心间皆是满足。
④秋风起时,细碎如黄米般的桂花粒儿,用馥郁的桂香染满一个个秋夜。几个秋阳后,桂花就晒干了。把它收在小瓷罐里,透气而不漏香,留着泡茶或煮桂花酒酿。这秋日香氛将陪我整整一个冬天。
⑤冬天,靠西的三株红梅最先孕育。梅朵不大,却是一朵紧挨着一朵,环抱着每一根枝条。那是一种厚重的殷红,给冬季里的苍白涂上了一抹胭脂色。红梅,在寒冷中汲取温暖,凝结热望,迸发力量。在百花寥落时,用短暂的盛放号令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沉醉于与冷酷的搏击,想必也是梅一生的夙愿。
⑥四季流转,人在草木间。无论身处何种境地,无论遭遇了什么,只要看到这些草木,我的心就安定下来。也愿我如草木,给予身边所有人以光亮……
(节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1) 请结合文意,给选文拟一个标题。
(2) 读完此文,小渡画了一幅画,题字“静以修身”,他最有可能画的是( )
(3) 品味选文第②段画线句,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4) 作者在结尾说:“只要看到这些草木,我的心就安定下来。”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爆米花香
①腊月的一个下午,阳光正好。走在古老的东禅巷,阳光照亮了半条巷子,巷子的另一边则在背阴处。
②近年来随着旧城改造的推进,浙江黄岩留下的旧街老巷已经不多。而留在这些巷子里生活的,也大多是上了年纪舍不得离开的人。每每走在这些街巷,我都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恍惚感。
③远远地,听到沉闷的一声“砰”响,好多年没有听到这种声音了。没多久,就闻到了熟悉而又陌生的爆米花的香味。走近了一看,果然有一群人,手里正拿着各种容器,容器内装着还散发着热气的爆米花。
④记得小时候在北方,每到快过年时,放学回家的路上,远远地就会听到这种声音。我们老远就把耳朵捂着,眼睛也不敢看那个炉子的“爆破”过程。但实际上心里却很欢喜。常常是飞快地跑回家,拿来各种能够“爆破”的粮食。有的同学拿来玉米,“爆”出来的是“苞米花”;有的拿来大米,“爆”出来的是“大米花”。大家还会互相交换,这样能吃到不同的口味。
⑤那一声“巨响”后,小锅炉里的米花会冲进一个长长的、有着细密网眼的布袋里。等热气消散,打爆米花的人会拎住长布袋的一头,将米花瀑布般地倒出来。我们这些孩子将它们用一个干净的脸盆接住,装好后带回家。一碗米刚好“爆”一盆米花。回家后,等盆里白白胖胖的米花彻底冷却,再装进密封的饼干桶、玻璃罐、布袋中,留着慢慢享用。
⑥那时候,我们会把干燥的食品直接放在衣服口袋里。上学前,我们常常在口袋里塞几把米花,一路上,时不时地伸手到口袋里抓一把出来吃。放学后回到家里,还会把米花放到糖水里,这样吃出的是另一种味道。
⑦其实,我的母亲自己就会做不少美食。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一年四季她总能做出一些美味。冬天的北方,每家都会储藏大白菜、萝卜和大葱。母亲把萝卜切成厚度一厘米左右的片,在每片上再切几刀,然后挂在铁丝或绳子上晾晒,之后放些盐腌制起来,没多久就可以吃了。这些萝卜干既可以当零食,也可以就稀饭,还可以炒菜。快过年时,母亲还会用北方最常用的面粉,做出各种小点心:麻花、油条、猫耳朵、叶片、金果条……普普通通的面粉在母亲的摆弄下,变成了花样百出的小吃。
⑧随父母从部队转业到黄岩,已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时物资供应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许多小时候觉得稀罕的东西都变得寻常起来。比如,在街上可以看到农民担着自己种的新鲜蔬菜在售卖,街巷里时不时地飘来阵阵大海的咸腥味。那些原来母亲做给我们吃的小点心,也可以在街头小店里买到,不必再等到过年才有口福。
⑨但有一样东西,似乎还是只有临近过年时才能吃到,那就是爆米花。
⑩南方的爆米花,与北方相比有些许不同。比如把年糕切成片,“爆”出来的是扁圆形的“糕片”;切成条,“爆”出来的则是长条形的“糕条”。有时候人们还会用豆类来“爆”。另外,“爆”的时候放少许糖精,则多了份松而甜的口感。
⑪物资越来越丰富,人们却开始咀嚼记忆的味道。可惜呀,平时街上也再难见到,那个巷口的小车和车上小小的锅炉,还有摇炉的人不声不响站起时孩子们见状奔跑的瞬间……
⑫可是,当那不经意的一声闷响传来时,当那特有的香味远远飘来时,便又勾起了人们的记忆,眼前仿佛看到了一个个欢呼雀跃的身影,耳边仿佛听到了一阵阵欢声笑语……
(1) 第③段画线句子中,为什么说是“熟悉而又陌生”?
(2) 选文第④—⑥段,作者围绕爆米花回忆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 联系上下文,按照要求赏析词句。
①物资越来越丰富,人们却开始咀嚼记忆的味道。(赏析句中加点词语。)
②母亲把萝卜切成厚度一厘米左右的片,在每片上再切几刀,然后挂在铁丝或绳子上晾晒,之后放些盐腌制起来,没多久就可以吃了。(从描写方法赏析句子。)
(4) 文题“爆米花香”中的“香”有何含义?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八、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0分)
10. 请以“坚持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说真话,书真情,忌抄袭。
③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④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第8页,共8页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